张锡:人型机器人最快要到2027年 看好长线趋势
时间:2024-12-25 10:33 来源:中国基金网 作者:chuntao 点击:次
近期,英伟达CEO黄仁勋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掀起机器人热潮,引发机器人概念股连续大涨。然而,国泰投信董事长张锡指出,目前机器人发展仍处于「专用型机器人」阶段,而真正能够实现大量生产的人型机器人至少要等到2030年。 专用型机器人崭露头角 张锡表示,机器人技术最早应用于工厂自动化,而现阶段已逐步扩展至特定用途的「专用型机器人」,例如长期照护服务、3K(肮脏、辛苦、危险)工作及其他特殊场景。 现状:专用型机器人执行简单、线性的动作和指令,适用于专业环境。 关键组件:需要大量传感器及相关硬件支持,但相较于人型机器人,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。 人型机器人:发展路径与时间表 张锡强调,人型机器人的问世可能要等到2027年,而实现真正的量产和广泛应用则要到2030年。 技术挑战:人型机器人需要更高水平的软硬件技术整合,尤其是在模拟人类思维模型方面,仍需时间克服AI算力、材料和技术上的限制。 市场展望:随着云端计算能力增加、终端芯片成本下降,以及硬件结构的优化,长线来看,机器人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。 AI趋势驱动机器人发展 张锡认为,AI技术是推动机器人应用的核心动力。专用型机器人如果要进一步具备类人思维,需依赖AI算力的提升。未来几年,随着AI算力和云端服务的完善,机器人产业将逐步迈向成熟: 云端服务扩展:2025年云端服务供应商将首次引入GB 200架构,并在后续逐步升级到GB 300.到2027年,云端基础设施将更为完整,终端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挥空间。 短期难题:尽管前景看好,短期内机器人市场的快速突破仍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,特别是AI芯片和高性能传感器的价格仍需进一步下降。 类比量子计算机:技术成熟需要时间 张锡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比作量子计算机,尽管量子计算已经展示出强大的潜力,但由于材料和技术尚未完全成熟,离全面商用还有一段距离。同样,机器人产业的长线趋势明确,但短期突破尚需时间积累。 在人工智能和云端计算的推动下,机器人产业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。尽管人型机器人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,但专用型机器人已逐步进入市场并在特定场景中崭露头角。随着AI算力的提升和云端基础设施的完善,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十年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市场空间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